发布日期:2025-04-16 01:18 点击次数:99
1948年11月2日,辽沈战役以人民解放军的胜利结束了。
随之,东北全境解放。
如何经营好东北,将是接下来的重中之重……
毛主席选择张启龙来主政黑龙江省
转眼间,时间来到了1949年。
这年5月10日,中共中央东北局发出了《关于重新划省(市)及配备各省主要干部的决定》。
在这份报告中,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:
黑龙江省和嫩江省合并。
嫩江省,很多或许年轻的人们都没有听说过。
在1945年11月的时候,当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下令将原龙江省和兴安南省行政区域,合并成为嫩江省。到了11月14日的时候,又宣布成立了嫩江省政府,驻齐齐哈尔市。
展开剩余94%4年后,中共中央决定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,
合并黑龙江省和嫩江省,合并后的名字,还是叫做黑龙江省,成为新的黑龙江省。
合并后,黑龙江省正是等待发展建设,百废待兴,选择谁来主政黑龙江省,负责建设这片土地呢?
于是,中央展开了讨论,选拔去东北主政黑龙江省的人,到底选谁,大家七嘴八舌的开始讨论起来,毛主席想了想,提出了一个人:
张启龙。
张启龙,在东北工作了4年多,要说了解东北,张启龙自然是不再话下,但是张启龙却相较来说,资历浅薄一些。
但是,毛主席心里已经认定了张启龙,于是力排众议决定:
“启龙可以。”
于是,在毛主席的支持下,张启龙开始主政黑龙江省,成为了最佳的第一人选。
说起张启龙,他在东北已经待了4年多了,从1945年的时候就来到了东北,那会儿的东北还没有解放,还处于国共争夺的关键时刻。
张启龙当时之所以奔赴东北,是临时中央决定的。
原本,张启龙当时正率领着八路军第二支队,准备开赴湖南和广东一带创建根据地,但是在半路中,毛主席忽然下达命令,要求张启龙开赴东北。
张启龙完全明白毛主席的命令,东北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,于是张启龙立马调转枪头,朝着东北开赴,进入东北。
来到东北后,张启龙开始协助建立巩固的东满根据地,不久以后又上任了吉林省委书记,开始集中精力,扩大人民武装力量。
在扩大力量的工作中,张启龙主要采用了两种办法:
第一、张启龙选择在群众中扩军,采取依靠群众的办法;
第二、张启龙整编和改造伪军,这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难的工作;
但是,张启龙做的非常好。
盘踞在东满地区的土匪,张启龙首先希望进行改造,发现其冥顽不灵,张启龙下令立马展开剿匪工作,在张启龙的率领下,4万多土匪被歼灭,为组建人民武装力量清扫障碍。
来到东北,除了组建人民武装力量,为后勤兵力添砖加瓦,张启龙还对政权建设非常的重视。
有道是,千里马也得有伯乐赏识。
有兵不够,还得有能率领兵的官,张启龙也非常重视培养干部,吸收了许多的工农干部,让大家全部投入到工作当中,为巩固建立根据地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。
在张启龙的率领下,当地的汉奸恶霸全部清除干净,
工农干部也立马发起一系列的组织工作,在东满地区站稳脚跟,人民人人称赞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张启龙的带领下,还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,使得东北形势豁然开朗。
张闻天向东北局提出一个要求
转眼间,时间来到了1947年。
这年5月份,中共合江省委书记张闻天,联系东北局,向东北局要求派张启龙来合江省工作,张启龙的成绩有目共睹,张闻天很是欣赏。
毛主席也很快回复东北局,表示同意。
于是,张启龙来到了合江省,担任省委副书记,协助张闻天工作。
张闻天,是共产党内的传奇人物,他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还曾去到国外进行学习,参加过长征,起草过遵义会议的决议……。
可以说,张启龙能来到张闻天的手下工作,也是非常的荣幸和期待的。
来到合江省之后,张启龙首先投入到了:
练兵工作。
合江省有七团驻扎,在张启龙的率领下,每天早上3点起床,大家练习投弹,然后上单杠,然后还用麻绳绑着砖头来回抡,锻炼臂力。
在张启龙的带领下,战士们的热情很是高涨,练习也非常的刻苦,战士们也纷纷表示:
“军区首长都来帮助我们,再不好好练那还行?”
来到合江省后,张启龙在练兵、剿匪、土改等等方面,都协助张闻天完成了非常好的工作,立下了不少功劳。
到了1948年5月,因为张启龙突出的表现,中央下令张启龙全权主持合江省,张闻天则调到了东北局。
而这,也足以说明中央对张启龙的期待和认可。
在张启龙全权主政合江省之后,开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,将粮食和人力等等纷纷供应前线,有力的支援了前线战争。
毛主席得知后,也曾亲自夸赞张启龙,
将合江省发展成了“东北的延安。”
借此来看,似乎毛主席选择张启龙主政黑龙江省,完全是真知灼见,而张启龙也完全是实至名归。
工作做的如此优秀的张启龙,是怎么成长的如此出色的呢?
其实,张启龙小时候也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。
1900年,张启龙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,从小就家境贫寒,其实没有怎么读过书,但是在读书的那段期间,张启龙认真努力,这也让他非常热爱学习。
在不得已辍学之后,张启龙仍然对学习抱有很多的热情,在五四运动后,大量进步书籍涌入,张启龙也在这时候接触到了进步思想。积极参加各种爱国运动。
这也为张启龙后来走上革命道路立下了基础。
1925年,25岁的张启龙加入了共青团,次年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,随后张启龙利用各种形式,深入到农民当中,主动发展农运工作。
1927年,张启龙带领工人参加了攻打长沙的战斗,在之后,张启龙先后有6位家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。
张启龙自然是悲伤痛心,但是如此的危难,仍然没有打消张启龙放弃参加革命的想法。
张启龙的父亲,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;
张启龙的堂弟,被捕后慷慨就义;
张启龙的叔父,被捕后被敌人杀害;
张启龙的结发妻子以及孩子,被捕后被敌人折磨致死,没有说出张启龙的下落;
张启龙的继母,没有说出儿子的下落,也被敌人推到河里杀害;
……
张启龙一家人,全部因为革命或者不愿供出张启龙的所在,而被敌人杀害,牺牲了性命。
每每想起这些,张启龙总是悲伤不已,流着泪感叹:
“我一家一切全无,只剩下我一个人了。”
或许正是因为如此,张启龙身上背负着家人们的期待以及未完成的革命心愿,所以张启龙在参加革命后一直努力工作,立下赫赫战功,后来才做出了这么多的成绩。
毛主席亲自宴请张启龙
秋收暴动,张启龙也曾参加过。
秋收暴动是毛主席亲自发动领导的,当时张启龙作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党委组织委员,也参加了秋收暴动。
因此,在早些年的时候,毛主席就与张启龙是结识的。
不过可惜的是,在向井冈山进军的途中,张启龙忽然身染重病,毛主席为了让张启龙活下去,亲自下令张启龙回家乡养病,等好了再开展工作。
虽然回到了家乡,但是张启龙也并没有闲着,而是积极组织建设武装力量,参加武装斗争,开展革命活动。
很快,时间来到了1932年。
这年,张启龙协助开创了湘赣根据地,虽然遇到了重重困难,但是张启龙还是坚持了下来,还参加了长征。
在长征途中,张启龙的旧疾复发,胃疼到完全吃不下任何东西,
但是张启龙却依然坚持着不掉队,用吃大蒜喝凉水的办法,让自己打起精神赶路。
长征到达了陕北,张启龙也坚持到了陕北。
来到陕北后,毛主席和张启龙虽然互相关心,但是一直没有能够相见,直到1938年,两人才终于相见。
1938年的一天,毛主席宴请张启龙来家里做客,张启龙高兴的前往杨家岭面见毛主席,当走进窑洞时,毛主席笑着主动迎上来和张启龙握手。
今天,是毛主席主动宴请张启龙的,这些年张启龙一个人在湘赣根据地工作实在是辛苦了,又听说张启龙在长征中差点殒命,毛主席也很是担忧。
在聊天中,毛主席也对张启龙的工作表达了认可,期待着张启龙的工作未来可以更加出色。
张启龙,自然也不会让毛主席失望。
抗日战争爆发后,张启龙担任了中共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,先后在中共中央党校和马列学院学习。
再此后,就是张启龙前往东北工作了。
回到开头,毛主席点名张启龙主政黑龙江省,张启龙自然也不能让毛主席失望。
1949年5月15日,新的黑龙江省委宣布成立,省会就设立在齐齐哈尔市
,张启龙担任省委书记,开始为发展建设黑龙江省,准备添砖加瓦。
俗话说,新官上任三把火。
张启龙决定,把第一把火先烧起来:
确定黑龙江省今后的工作方针。
随后,张启龙召开会议,在会议上,张启龙表示黑龙江省要大力发展农业,
因为黑龙江省向来有“东北粮仓”的名称,工业发展则比较农业来说,薄弱一些。
但是张启龙表示,农业为主发展,但是工业也要积极发展,轻工业比较多,保持轻工业的建设,而重工业,也要积极发展,大力提高经济建设。
随后,张启龙确定方针:
城乡兼顾,农业为主。
不过在会议上,也有人表达了不同的意见,表示黑龙江省应该彻底改变,还是应该把发展重心放到工业上,放弃农业。
对于大家不同的声音,张启龙作为主政之人,也并没有要一手遮天
,而是选择把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都写下来,然后写成一个报告,交给东北局,由东北局批示。
不过最后,东北局经过研究,还是决定采取张启龙的方针:
城乡兼顾,农业为主。
随后,张启龙开始以这一方针发展建设,在接下来召开的黑龙江省首届党代表大会上,张启龙下令在9个方面进行发展建设:
第一、农业生产;
第二、工业生产;
第三、合作社工作;
第四、手工业工作;
第五、私营企业;
第六、财政金融;
第七、干部教育;
第八、政权建设;
第九、武装组织;
看来,张启龙信心十足!
张启龙召开斗争大会
百废待兴。
张启龙相信,毛主席看重他不是假的,世上无难事,况且现在发展建设之路一片光明,张启龙对黑龙江省的未来发展道路,还是充满期待的。
不过很快,一个问题摆在了张启龙的面前:
干部作风问题。
张启龙发现,一些干部在有权力之后,就开始自高自大起来,还强迫别人,脱离群众,造成的影响非常不好。
为了打破这一现象,张启龙决定写一篇文章通报有如此思想的干部和领导们,除了点名,张启龙还要求必须做出检查。
因为,这些干部脱离群众打压群众的现象实在太可恶了:
在活动中,这些干部会强制群众按手印,如果不按的话,就要动手打人,甚至还要强迫群众春天早早种地,导致秋天秋收的时候干旱不已,更有严重的,还有出过车祸的,砸伤人的。
这些现象,张启龙都是查过的,对这些现象表示完全零容忍。
随后,张启龙立马召开人民代表大会,要求干部们当众作检讨,去求群众的原谅,还要亲自帮助群众参加生产。
久而久之,一些有官僚主义作风的干部,在张启龙的带领下,成功改正了这一缺点,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。
在张启龙的带领下,全省上下终于逐渐成为实事求是,走群众路线的好作风,涌现出了一大批和张启龙一样,会领导,会做工作的好干部。
除了培养干部的困难,张启龙还遇到过天灾困难。
在主政黑龙江省不久后,
忽然黑龙江省发生了旱灾,这还没完,随之而来还有水灾,虫灾,冰雹灾害。
这么多的灾情,直接遍及了30多个县城!
造成的直接影响,就是让黑龙江省引以为傲的农业遭了灾害,导致粮食颗粒无收,然后几百万人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威胁。
干部们绝望不已,百姓们更是着急的上火生病,仿佛天塌了一般。
看到这困难,张启龙也是心急如焚,但是张启龙还是强制自己冷静下来,然后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果断措施。
首先,张启龙下令发出抗旱防涝备荒的知识,接着动员各级干部亲自赈灾,让百姓们不要消极等待。
接着,张启龙召开斗争大会,在大会上,张启龙说道:
“今天我们开斗争大会,斗争谁呢?是天,我们抗旱,抗灾,就是救庄稼,救农民,救我们自己。”
张启龙一番话,
瞬间激励了本来有些消极的干部们,困难总会过去,大家依然相信困难过后会迎来希望。
接着,张启龙还讲述了抗灾的具体措施,措施都是张启龙实地考察灾区和研究灾情得出来的结论:
挖井掏井,挑水浇地,虽然耗费时间长,但是这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,男的每天浇地3亩,女的浇地2亩,不论男女老少,干部群众,所有人投入一起干。
在张启龙的鼓励下,一场抗灾斗争开始了。
经过一番艰苦的奋战,大家终于打赢了这场仗,将旱灾安全度过,至于其他县区的水灾等等,也无大碍,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,并未造成什么太大的伤亡。
自救行动,大获成功。
全省上下的一起自救,也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的心,让张启龙也在群众们的心中,有了非常高的威信。
在获得胜利后,张启龙没有沾沾自喜,依然继续率领着干部们开始了冬季副业生产运动。
往年的黑龙江省的冬季,是大家“猫冬”的时候,大多数闲赋,放弃了经济收入的一个时机。
而张启龙没有放弃,在进行调查之后,率领着干部们开始了冬季副业生产运动:
有打猎,有打柴,有编制手工业……
这些副业的发展,让个人家庭以及副业生产打下了基础,增加了农民的收入,甚至有些农民利用副业,还添车买马,过上了富裕的日子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么多优秀的成绩,只是张启龙在黑龙江省主政10个月的成果。
虽然,张启龙在黑龙江省主政的时间不长,但是他为人民一心一意谋福祉的精神,相信所有人民群众都不会忘记他的……
发布于:天津市 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